重庆市预防医学会危重病防治专委会成立-新华网
新华网 > 重庆 > 信息 > 正文
2025 05/20 16:40:40
来源:重庆市预防医学会危重病防治专委会

重庆市预防医学会危重病防治专委会成立

字体:

  日前,重庆市预防医学会危重病防治专委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举行。专委会成立后将构建覆盖全市的“预防-质控-科普”的三位一体战略,推动重庆市危重病防治体系向标准化、精准化、全民化迈进。

  王震当选重庆市预防医学会危重病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。

  重庆市预防医学会危重病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选举现场。

  重庆市预防医学会危重病防治专委会常务委员选举现场。

  经过现场投票选举,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(大坪医院)重症医学科主任王震教授当选专委会首届主任委员,蒋正英、曹云星、童瑾、艾山木、崔勇 、刘景仑、易茜等7人当选为副主任委员,伍正彬当选为专委会秘书。

  直面“三高”挑战,构建全域防控网络

  2023年重庆市数据显示,主城区三级医院重症监护(ICU)床位使用率长期维持在85%以上,危重病转诊率高达12.3%,凸显出区域性危重病防治体系建设的紧迫性。

  王震介绍,当前全市危重病发病呈现“三高”特征:一是人口密集导致的传染病传播风险加剧,如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防控压力显著;二是山区地理环境造成的创伤、中毒等急症救治难度突出;三是孕产妇、老年慢性病等危重症救治需求持续攀升。传统单兵作战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急救需求,亟须通过资源整合实现战略转型。

  “我们成立专委会,正是为了构建‘预防-质控-科普’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,通过关口前移、规范诊疗和全民参与,切实降低危重病发生率,提高救治成功率,为‘健康中国’战略贡献重庆力量。”王震主任委员介绍。

  创新协作机制,打造全链条防治体系

  在多学科协作机制建设方面,专委会推出系列创新举措:建立覆盖40家核心医院的“危重病MDT云平台”,实现病例远程会诊与救治方案共享;首创“急救导师制”,在社区培训全科医生兼任初级响应员,配备便携式急救设备;联合市教委、红十字会开展“黄金4分钟”普及计划,目标三年内完成5万人次心肺复苏培训。针对农村地区特点,制作方言版危重症科普短视频并通过“健康直通车”下乡轮播,建立“家庭-社区-医院”三级预警链条。

  根据规划,专委会成立以后将始终锚定三大核心任务:一是搭建多学科协作平台,贯通急诊医学、重症医学与预防医学技术壁垒;二是推广标准化救治流程,建立创伤、脓毒症等危重症区域协作网络;三是培育“防-治-管”复合型人才,推动危急重症防控关口前移。

  活动现场。

  此外,会议期间还举行了重庆市创伤急危重症诊治联盟授牌仪式,首批70余家医疗机构加入联盟。专委会成立的同时,还举办了202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“危重病防治重症质控科普大赛”,吸引了来自多家高水平医护团队同台竞技。参赛作品通过情景剧、动画演示等形式,生动传播危重病科普知识。

  在学术年会上,与会专家就重症质控、脓毒症专题、感染基础前沿科技、临床科研4大学术交流板块、12个前沿专题等进行了探讨与交流,20余位国内权威专家主持报告,内容涵盖感染性休克质量控制、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策略、临床医学研究设计等多领域,并结合典型病例开展学术研讨交流。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李华曾】